oety欧亿体育想进行室外运动没地方可去,有锻炼场地但器材损坏……你是否在为“健身去哪儿”犯难?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9%的受访者为“健身去哪儿”犯难,且三四线城市受访者有此困扰的比例相对更高(60.9%)。
95后姑娘吴涵在上海工作,非常喜欢运动。她从家到公司,单程需要50分钟。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基本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她认为,若还需要二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运动场地,太消耗体力,也容易对运动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在家附近就能轻松健身,这对于年轻人强健体魄很有帮助。”
吴涵很庆幸,虽然家附近没有健身场地,但公司有健身房,平时工作完就能直接运动健身,十分便捷。“我以前在学校,出了宿舍楼走几分钟就能到操场跑步。就是那几年,我养成了每天傍晚跑步的习惯。这都与健身条件便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90后二孩妈妈马燕表示,离家最近的公共锻炼场地是需步行20分钟才能到达的一个小公园,平时健身器材区人很多,尤其到了早晚锻炼的“高峰时段”,“个个器械上都有人”。她感慨,小区哪怕是规划出一小块空地,方便大家运动也是好的。如果能再配备一些运动器材、专业的运动场地,像羽毛球场、篮球场,就更好了。“我家附近没有这些,运动氛围也很淡。”
调查显示,55.9%的受访者为“健身去哪儿”而犯难。其中,三四线城市受访者有此困扰的比例相对更高(60.9%)。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院长王宗平指出,目前还有很多人面临着家附近没有方便运动的场地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解决这一问题。他以游泳为例分析,现在学校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很多学校都设有游泳池、游泳馆。可一到假期,学校的游泳馆大多就不开放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尤其让更多未成年人能有地方游泳,应该倡导全民学会游泳。”他指出,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存能力,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充分利用资源,满足大家在家附近就能较好地运动锻炼的需求。
85后张桥然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三环附近,他居住的小区门口就有一片专门规划的运动锻炼场地,腿、背、腰……针对身体各个部位都有相应的锻炼器械。不同时段场地被不同年龄人群承包,“白天大多是老年人,放学时间就被附近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包场了,晚饭后到晚上九十点钟,主要是一些年轻的上班族在锻炼。我现在也常去。”张桥然感慨,建设社区“15分钟健身圈”对促进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人们不再为“健身去哪儿”而犯难时,体育活动锻炼才能真正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ENGLISH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