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ty欧亿体育最潮的健身方式00后看完直呼内行
栏目:室内知识 发布时间:2024-08-18 03:50:28

  oety欧亿体育只要不加班,就钻进健身房;买零食前,要看一眼热量和糖分占比;带“健身餐”“减肥餐”标签的商家,开始频繁出现在外卖订单上;房间角落里,永远靠着一张卷起的瑜伽垫。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我们对“健身”的理解,还停留在居民小区的便民设施上。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之际,健身经济已数次成为风口,并经历过多轮革新。

  据36氪发布的《2021年轻人运动健身报告》,有规律运动习惯的90后和00后,分别占所属年龄群体的76.8%和58.3%。另一方面,他们受“工作太忙”“缺乏场所”“缺乏器材”等问题困扰,期待找到更符合现代生活规律的健身方式。

  需求催生供给。年轻人的新健身观,推动健身行业变革,也渗透进其他商业和文化领域。

  据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这一年,中国健身会员人数接近900万、同比增长近15%;传统健身房却陷入大规模倒闭的泥潭。比如“浩沙”,这家成立近40年、被视为中国*的室内运动品牌,旗下多家传统健身房在2019年关店,实际控制人累计背负12亿元的债务。

  用户体量与传统健身房发展相悖,明示了有第三方入局。2017-2021年间,乐刻、Keep、超级猩猩等新型健身品牌,接连获得上亿元融资。

  收费方式上,由传统健身房里的“年卡”,变为单笔消费额较低的“次卡”,减轻了年轻人的经济压力,也更适应其频繁出差的工作状态。

  曾上热搜的“上海共享健身房”,甚至无需办卡、每次健身前上网预约即可,价格低至2元/小时。仅静安区的单个共享健身舱,每月入场人数就在3000-4000之间、日均人数超100。

  共享健身房,虽然占地面积小、器械少,但这意味着它可以开在写字楼里,且收费低、无健身时间限制。

  在时间方面,新型健身房多为24小时营业。年轻人即便下班太晚,只要有健身的心,随时都可以支棱起来。

  以乐刻为例,在当天晚上23点至隔日早上8点时段内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8%。深夜锻炼的人不在少数,且将随社会发展进程加快而增多,新型健身房则弥补了这一新的市场缺口。

  场景上,出现了专攻某一项运动的健身房,比如普拉提室、室内蹦极馆、拳击馆,甚至是专门教用户拉伸的工作室。与传统的综合类健身房相比,专项健身房营造出更专业、小而精致的氛围——恰巧迎合了年轻人对精品化与个性化的向往。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健身用户逐渐将目光投向“更高质量”的运动,比如普拉提、室内蹦极、拳击等。

  2016年起,“社恐”一词的检索热度连年走高,逐渐演变为年轻人自嘲和对抗焦虑的标签。

  新型健身房虽好,但未照顾到社恐人群。据日新网报道,一位受访者被问及“为何办了卡又不去健身房”时,表示“陌生人社交压力,令她没勇气出现”。

  诚然,跟陌生人商量轮流使用健身器材、被教练缠着兜售课程、在开放淋浴间与陌生人赤裸相见……这些想想就脚趾抠地的情境,都令社恐人群望而却步。

  2020年,《白雪公主》中的魔镜从故事走进了现实。这面由中国科技健身品牌FITURE研发、结合AI技术的“健身魔镜”,在关机状态时,是一面普通的全身镜;开机后,镜面——实则是反光的电子屏幕里,会出现一个虚拟教练。用户可以跟着教练完成跳舞、跑步或无氧运动课程,同时通过镜中的自己与教练的影像做动作对比。

  尽管指责其是“智商税”的声音颇多,这面原价3999元的健身魔镜,依旧在2021年“天猫618”当天,取得单个直播间售出1484件的成绩。

  由FITMORE、LITTA、Mirror等超10个品牌组成的“健身魔镜方阵”,在天猫上的总销量已排进了大机械行业品类TOP5。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超7.8亿用户选择在垂直类健身App上云健身。

  市场潜力促使健身达人们争先在网上开课。快手上,截至2021年1月21日,“健身”及其相关线亿个作品,与“美食”“穿搭”等大众类别话题同属一个量级;B站“健身频道”的累计播放量达142.7亿。

  仪式感、零社交、宅家、时间自由、零消费捆绑、个性定制……年轻人越重视健身、对它的要求也就越细化。健身行业的经营重心,也被推动着,走上一新再新的道路。

  虚拟偶像与游戏,是近两年火爆的风口,也映射出了年轻人的消费刺激点——行业自然不会错过,相继提出“虚拟偶像×健身”“游戏×健身”概念。

  2022年的*天,Keep举办了一场直播。直播的特邀嘉宾,是虚拟偶像组合“暗箱”——成员们化身教练,与真人教练一起上课;组合的歌曲作品《少年狂想曲》被改编成燃脂操背景音乐。

  虚拟偶像的现身,将直播间的视觉效果、观众互动频率推向高潮。这是国内首例虚拟偶像与真人同台健身,但并非健身行业首次借力二次元经济。

  早前,Keep与虚拟偶像女团A-SOUL的队长“贝拉”合作,推出其定制教学视频。数据显示,贝拉的女团燃脂舞和手环舞蹈游戏课程,累计跟练人数超11万;“跑步加油”语音包吸引了超24万人收听;课程留言区内,还出现粉丝自发打卡现象。

  从国外流行到国内的健身品牌Les Mills,也曾邀请虚拟偶像Reyna成为团操课教练。

  触及泛娱乐领域后,健身产品满足了年轻人对美观性、刺激感等更高阶的需求,由老观念里的“运动工具”,演变为“潮流文化的载体”。

  过去,我们习惯在跑步机前方架一台手机,一边跑步一边看剧,因为锻炼又累又无聊,要找一些好玩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才能骗自己坚持下去。

  健身游戏《健身环大冒险》,内含60种健身动作,并接受玩家自定义添加动作。玩家只需手持环形体感控制器,待游戏识别到自己的动作后,即可在电视屏幕前打怪升级——在不知不觉间,达成今日份的锻炼目标。

  《健身环大冒险》发行仅两年,全球总销量就破了1000万;日本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兴奋地晒出自己连续180天、每天玩一小时《健身环大冒险》后的身材:肚子上的脂肪少了、二头肌明显了,体重也下降了14斤。

  市面上其他健身游戏,诸如《跳绳挑战》《wii fit》《舞力全开》等,全球累计销量或下载量都在千万级别。

  人一旦养成了健身习惯,那他的其他生活习惯,都会随之发生改变,与“喝咖啡、阅读咖啡书籍、周末去咖啡节玩”逻辑一致。

  中国学者松家萍根据群体归属等因素,将体育消费分为两类:实用性体育消费、炫耀性体育消费。

  后者的侧重点在身份、情感、娱乐等衍生文化——其中,体态审美受健身观念影响最深。

  在健身达人的“视觉刺激”下,年轻人们不再崇尚“骨感”“娇弱”“苍白”的外形,转而追求有肌肉线条和曲线美感的身材、健康的小麦肤色。

  赵晓宇是一位女性健美比赛选手,身穿比基尼、全身涂满亮色彩油,和其他选手一起在舞台上展示紧致的肌肉,是她的日常。

  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她提到,几年前健身房的器械区里,往往只有她一个女性,“那时人们看到‘肌肉女’可能会觉得不好看,甚至有点怪异”。随着全民健身热潮袭来,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主动练翘臀和马甲线,“健美身材,象征着自律和坚持”。

  小红书上,有超7万篇“鲨鱼裤(瑜伽裤)”相关笔记,涉及穿搭技巧、单品种草、街拍等内容。由小红书博主“脑洞少女T”分享的大牌瑜伽裤平替视频,获得了9.3万次点赞、8.9万次收藏,以及831条评论。

  据《新京报》报道,2021年双十一,京东平台活动开始10分钟,高端专业女性瑜伽服成交额同比增长250%。

  此外,运动短背心、弹力短裤、束脚运动裤等健身装备,甚至是不太日常的滑雪服和护目镜,都被年轻人列入潮流单品行列、大大方方地穿着逛街。

  据美团发布的《轻食消费大数据报告》,2019年,“轻食”“减脂餐”“减肥餐”“健康餐”4个关键词在美团上的搜索量,分别同比增长了235.8%、200.6%、186.4%和116%;吸引用户点轻食餐的标签,有“低卡”“增肌”“素食”等,均与健身和健康理念挂钩。

  早在2018年,天猫就在酒水消费报告中提出,在90后正在成为消费主体的当下,线下酒吧饮酒并没有出现等比例的大幅增长。一是因为餐饮健康化趋势,二是社交替代空间的出现——年轻人的娱乐场所,慢慢从酒吧,转移至健身工作室或轰趴馆。

  从线下到线上,从综合类到精品化,从只考虑运营收支到照顾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从单一运动领域到泛娱乐圈层,从运动方式到文化符号……2008年到2022年、北京奥运会到冬奥会的14年间,健身在中国越来越流行,方式也越来越迎合主流文化。

  无论你是否有健身习惯,都不可避免地使用过它的衍生产品、了解过它的衍生文化。